灌根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亲爱的种植者们,你是否在为农作物的根部病害而烦恼?别担心,今天我要和你分享一个超级实用的秘密武器——灌根的正确方法和技巧!灌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保证让你豁然开朗!
一、灌根的神奇之处

灌根,顾名思义,就是将药剂直接灌入植物的根部。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给植物打针?没错,灌根就像给植物打针一样,可以有效地防治根部病害,促进根系生长,补充水分和养分。
二、灌根的正确方法

1. 药剂选择:首先,你得选对药剂。市面上有很多种药剂,比如多菌灵、百菌清、扑灭龙等。选择药剂时,要根据自己的作物和病害类型来挑选。别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2. 浓度控制:药剂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效果。一般来说,药剂浓度以1500倍液为宜。如果你不确定,可以咨询一下农业专家。
3. 药液量:药液量要根据作物的大小和生长阶段来调整。小苗期可以少一些,成株期可以多一些。别浪费,也别不够用。
4. 灌根时机:灌根的最佳时机是在晴天上午或傍晚。这时候,温度适宜,药液容易渗透到根部。
5. 灌根方法:将药剂兑水稀释后,用喷壶或灌根器将药液均匀地灌入根部。注意,要尽量让药液接触到根系。
三、灌根的技巧

1. 用药量配比:在用药前,要先根据单株用药量计算出全部植株的用药总量,然后将药剂兑水稀释成合适的浓度。
2. 杀菌剂与液肥混合:杀菌剂可以与氨基酸类液肥或具有刺激根系发育的激素混合施用,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不会对蔬菜根系造成损害。
3. 土壤生物保护:选择的杀菌剂施入土壤后不能破坏土壤内部的生物群体和生态平衡。如已施用菌肥的棚室,尽量不要用杀菌剂灌根防病,以防杀死菌肥中的有益微生物,使菌肥失去肥效。
4. 灌根前后不宜浇水:灌根前后不适宜进行洒水,主要是根部病害已经发生,这时洒水会使得病菌随水进行面积性传播,造成更多蔬菜染病。
5. 药害补救:在用杀菌剂灌根后,一旦出现萎蔫、黄化、停止生长等药害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补救,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灌根的注意事项
1. 药剂挑选:在挑选药剂时要选择针对性强、防治效果比较好的,不宜盲目用药,以免延误防治时期。
2. 浓度要恰当:在使用药剂时一定要注意浓度,尤其是在杀菌剂和腐殖酸类液肥或具有刺激根系发育的激素混合施用,药液浓度一定不能高于800倍液,以免浓度过高而形成药害。
3. 灌根前不宜灌水:根部病害大多会随水传播,造成大面积植株发病。另外浇水还会导致土壤通透性下降,使得蔬菜根部缺氧,产生沤根,降低抗病性,加快病原菌侵染,造成死棵。
4. 灌根后不宜立即浇水:灌根如果立即浇水,会到药液被很快的稀释,从而降低杀菌效果,如果缺水干旱,可以在沟内浇小水,水面到垄高三分之一即可,千万不要漫过垄面。
5. 灌根前后不宜冲施菌肥:杀菌剂或多或少的会破坏土壤内的生物群体和生态平衡。如果已经施用了菌肥,就不应该再使用杀菌剂灌根,以免影响菌肥的效果,使其失去肥效。
6. 灌根次数:灌根虽节药节水,而且精准药剂浓度和有效深度,但费工费力,从这个方面来讲,也不建议多次进行。
7. 低温季节灌根:在低温季节,特别是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菜农往往20多天不浇水施肥,甚至浇水施肥间隔更长,难以满足蔬菜对水肥的需求。此时,我们建议灌根,可补充水溶肥。
8. 灌根目的明确:灌根应在控水蹲苗期进行。一方面,若严格执行上述操作,基本可确保根系健壮,不侵染根部病害;另一方面,若为巩固防效,避免根部病害,在蹲苗期灌根,还可起到补充水分的作用,一举两得。
9. 减少灌根次数:减少灌根次数,改3-4次为1-2次即可。第一次,可在第一次划锄后进行,根据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